6月30日,由中铁十九局参建的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正式通车,与既有地铁1号线贯通运营,地铁1号线长度将增至44公里,沈阳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204公里。
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全长16公里,设10座车站,线路西起黎明广场站,东至双马站。其中,轨道公司承建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土建工程第三合同段工程为2站2区间,即东大营站、农业大学站、新宁街站至东大营街站区间、东大营街站至农业大学站区间。
农业大学站(龚秀玲 摄)
农业大学站主体基坑长219米,宽19.8至26.85米,深度达18至20米,采用明挖法施工。在围护结构钻孔桩施工中,中风化岩层和强风化岩,岩石抗压强度高达120MPa,远超常规土层施工难度,普通旋挖钻机成孔效率不足2米/天,且钻头磨损严重,导致桩基施工进度滞后。为此,项目部联合岩土专家团队开展专项研讨,创新采用“全护筒旋挖+冲击钻集群”组合工艺,先用全护筒隔绝松散覆盖层,再以多台冲击钻同步作业,通过冲击破碎坚硬岩层。每根桩成孔后采用超声波探伤检测,确保桩基垂直度偏差≤0.5%、混凝土充盈系数≥1.1,最终在硬岩中“啃”出420根支护桩,单桩承载力检测全部达标,较原计划提前15天通过验收。
东大营街站-农业大学站区间采用“盾构+局部明挖”法施工,其中0.8公里区段穿越花岗岩地层,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达120MPa,对盾构机刀具磨损极大。施工初期,盾构机日均推进仅4.8米,严重影响工期。项目部对刀具配置进行升级,将原有标准滚刀更换为“重型撕裂刀+合金齿刀”组合刀具,刀盘开口率从30%提升至45%,增强破岩能力,并在刀具上加装磨损监测传感器,实时反馈刀具状态,优化换刀周期。同时采用“低转速、高扭矩、同步注浆”模式,减少岩层振动,最终实现日均推进约9.6米,成为全线第一家完成盾构区间的施工单位。
东大营街站(龚秀玲 摄)
东大营街站位于沈河区东大营街与东陵路交叉口,采用明挖法、局部盖挖法施工,车站为双始发站,作为1号线东延线征地与管线迁改量最大的车站,东大营街站施工面临给水、排水、10千伏电缆等12条市政管线交叉影响,且场地狭窄。项目部创新采用“分阶段迁改+盖挖法施工”,与20余家产权单位协商方案,4个月内完成一期管线迁改。对影响主体结构的高压电缆,采用“悬吊保护+绝缘隔离”技术,在盖挖段施工中实现“管线不停运、交通不中断”,最终提前完成车站主体结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