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生产经营

“咽喉区”上“动手术”

中铁二十三局电务公司施工沈大铁路张台子站、灯塔站圆满开通纪实

作者:但汉奇  时间:2025-07-22  【字体:

“在沈大线上进行联锁设备改造,如同在‘咽喉区’上‘动手术’……”项目负责人姚魁在施工准备会上说。

据悉,由中铁二十三局电务公司承建的张台子站、灯塔两站6502继电联锁改造工程地处沈大铁路K344+376处,是连接沈阳与大连的核心枢纽,对于串联起京哈、沟海、沈山、苏抚、沈丹、海岫等多条干线具有重要意义。

老站亟待智能新生,下好“关键棋”

6502电气集中联锁设备是中国铁路第二代信号电气集中联锁系统,其控制台操作简便、性能稳定,曾是铁路信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进步,该系统如同滞涩的齿轮,逐渐成为制约线路运输效率与安全的瓶颈。此次升级改造就是给车站换上更聪明、更可靠的“大脑”和“神经”,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联锁系统精准掌控信号、道岔和轨道电路。

雨中开通作业(邓书缘 摄)

这场“手术”规模空前,需要信号、通信、电力、房建四大专业精密协同。信号专业攻坚克难,需要在既定时间内拆除原有老旧设备并完成室内与室外设备的同步更新;双路径24芯光缆等通信设备改造为线路信息传输架设了崭新的“高速公路”;新增双100kVA信号专用箱变,更换电杆231基,为线路提供强劲“动力源”,新设20公里架空线和电缆,为电力系统重塑“筋骨”;507.3平方米的现代化信号楼,为新设备运行和人员进场提供强大基础支撑,赋予传统货运站点新的生命力。

优化施组周密部署,打赢“攻坚战”

在繁忙的干线上,施工只能在列车运行的短暂间隙——“天窗”内争分夺秒进行。“在单线封锁中穿插完成室外电缆敷设、设备安装,在双线封锁中完成软件搭接和开通转线,并联合多家单位进行模拟试验、通道测试及逻辑关系验证,所有流程出不得半点差错。”项目总工程师王立志介绍道。

雨中施工作业(邓书缘 摄)

开通当日,项目部利用精心策划的120分钟单线封锁+240分钟双线封锁大天窗,在张台子、灯塔两站投入300多人实施这场高风险“手术”。站场很大,大到项目团队在这里倾注了两年的汗水;站场也很小,小到地下管线密如织网,各专业必须精密协同,精准定位每一根既有管线,在策划时间内完成硬件更新安装和软件逻辑调试,严防安全事故。

“你是哪一组的成员?给你分配了什么任务?”

“我是信号设备安装第二小组,负责将老旧设备拆除并将新装设备调试完毕……”

这样的对话,在姚魁与团队成员之间反复上演。针对此次开通任务,项目部创新采用“管理引导+团队执行”模式,根据张台子站、灯塔站工程量大、作业面分散的特点,将信号、通信、电力等主要专业细化为17个专项攻坚组,每组负责特定区域或专业子项,另外设两个信号监控组,负责第一时间处理突发情况。各队伍以管理骨干为核心,融合优质劳务力量,犹如19把精准的手术刀,直击工程作业“痛点”。

严密防护压实责任,坚守“安全线”

“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和生命线,安全责任事故零、人员伤亡零‘双零’是我们一如既往的目标。”

信号楼指挥作业(邓书缘 摄)

项目团队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安全防护相关要求,聚焦高空作业、大型机械操作、临时用电管理、轨道车运行、设备送电调试等高风险环节,制定“班前醒脑交底,班中鹰眼巡查,班后复盘总结”的“三班”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将“安全红线”和“生命线”理念深植每个环节和员工心中,全力守护“双零”目标实现。

无数个日夜的奋战,只为百年沈大线的智能新生。经过6个多小时的“开天窗”,中铁二十三局的建设者们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在沈大铁路上精心绘制安全、智能、高效的新画卷,为“交通强国”战略在东北沃土的实践增添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