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生产经营

下好数智“先行棋” 筑牢安全“防火墙”

作者:孙晓玲  时间:2025-07-21  【字体:

选择作业、阅读动火安全注意事项、确认风险防控措施、核实作业人员信息……少海惜苑路项目安全总监安国涛在“智管云”管理系统按下签发键,一张动火电子作业票随即生成。作业票搭乘“云上”快车,不仅使作业前安全诊断成为实用的“安全贴士”,也可以实现开票人现场逐一“打卡”销项,让安全监督真正落实到每一次作业中。这是中铁二十二局轨道公司在继研发应用“智管云”管理系统后,以数智化赋能一线安全管理的又一重要实践。今年以来,该公司通过“智管云”、AI集群无人机巡检等数智技术,构建起覆盖“人员—设备—环境”全要素的智能安全防控体系,数智赋能筑牢本质安全。

少海惜苑路项目建设者正通过“智管云”现场签发作业票(邸欣茹 摄)

走进该公司智慧化安全中心总控室,60余个项目重点施工部位、30组清晰的动态画面,“智管云”正以一场直播VR对项目施工现场无死角扫描。据轨道公司安全监督部部长孙敏钧介绍,“智管云”系统基于云计算、移动应用及5G技术开发,高度集成了风险分级管控、视频监控、劳务进场管理等多项业务场景应用,让一线安全生产不仅“看得见”,更能“看得懂”。通过“智管云”携带的“监控+分析”两项功能可以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进度信息,同时也可以实时监测各类违规行为,实现24小时值守巡视。今年以来,累计发现并纠正违章作业1600余项次,“智管云”管理系统也在中铁二十二局近120个重难点项目推广应用。

不仅如此,对于施工环境极其复杂的难点工程,数智化也给出了智能灵活的安全施工方案。该公司穗莞深城际项目为13.27米超大直径盾构工程,受限于盾构施工空间,隧道区间安全巡查极易遗留死角和盲点。项目引入无人机技术,搭载多模态AI算法集群的无人机巡检系统可以2米/秒速度巡航,1小时内即可完成3.5公里线路全覆盖巡检,相较之前的人工巡检不仅在效率上实现质的飞跃,也弥补了传统巡检无法对高处作业监控和预警的不足,为安全管理上了“双保险”。面对超大盾构长距离隧道28处重大风险源的施工难题,项目还融合“BIM技术+倾斜摄影720云全景”更新应用,构建三维防护网并形成风险源二维码,只需一部智能手机扫一扫,即可实现风险源“码上”查看,实现安全隐患自动识别与智能预警,联动“网格化”安全监管体系,保障了穗莞深城际项目安全穿越新洲河、广深港客专等11道风险源,项目也多次荣获深圳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双优”工地荣誉称号。

穗莞深城际项目无人机正在巡检盾构隧道(闫雪 摄)

此外,该公司项目建设还引进AI人脸识别技术、智慧安全帽、电子围栏等多项数智技术应用,推动现场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有效降低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