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生产经营

为黄百铁路建设装上“数智大脑”

作者:闵佳鑫  时间:2025-08-14  【字体:

黄百铁路那蒙澄碧河特大桥施工现场(施懿辰 摄)

“沟谷地带3处雨量计监测正常、永乐特大桥滑坡体地带14处监测点数据正常,可以施工。”随着生产调度中心的一声令下,中铁二十五局黄桶至百色铁路项目建设者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连日来,我国多地普降大到暴雨,全国防汛工作进入“七上八下”关键期。广西百色地区雨季持续时间长、降雨来得快且急,为保障雨季施工安全,建设者在既有线、高边坡沟谷地带安装自动化雨量计、布设地表位移和深层位移监测点,一旦发现数值突破临界值,系统就会自动报警,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这是该项目以数智化手段赋能工程建设的生动写照。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黄百铁路广西段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桥隧比高达90.6%,是目前广西现有铁路中桥隧比最高的铁路,建设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自开工以来,中铁二十五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生产调度监控中心打造成为“数智大脑”,通过传感器以及视频终端返回的数据,实时掌握施工现场主要卡控工程施工点的实施情况,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开始掘进,请注意纠偏……”距离百福一号隧道数公里外的生产调度监控中心内,大屏幕上各项生产数据不断更新,技术人员正通过“数智”系统实时调度并发送各项指令,指挥隧道现场施工。

“数智大脑”对建设过程的生产调度、安全管理、应急指挥、信息收集全方位管控,使施工现场互通互联更全面、智能化更深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了管理升级、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目标。”项目工程部部长唐东意说道。

不只是安全和效率,“数智大脑”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大派用场。那蒙澄碧河特大桥经过澄碧河水库,这是国家一级饮用水源地,也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的越冬栖息地,环保要求极高。

“为保护周边资源环境,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对可能由施工导致的水质污染相关指标进行实时监测。”项目部一分部负责人董永青介绍,监测信息通过设备云平台连接到信息化室和手机终端,一旦施工中发生泥浆泄漏、油污污染等情况,监控终端会自动报警,提醒施工人员及时处理。该设备启用后,未发生污染饮用水源的情况。

广西段首个连续梁0号块顺利浇筑,标段内桥梁桩基已完成80%、15座隧道已贯通5座……在“数智大脑”赋能下,黄百铁路工程建设捷报频传,正朝着2028年建成通车的目标快速推进。项目开通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对于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整体运输能力,更好地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