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分明的银中段(王舒 摄)
包兰铁路银川—中卫段作为我国京包兰大通道的“关键段落”,是一条运营超过半个多世纪的重要干线。作为新中国首条穿越沙漠的钢铁大动脉,包兰铁路已历经70多年风雨,始终肩负着区际货运枢纽、能源保供通道及区域联通动脉的重要使命;近日,这条“功勋铁路”即将迎来“再升级”——7月10日,由铁五院总体设计的包兰铁路银川至中卫段扩能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正式获得国铁集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联合批复,为年内全面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8年建成投用的包兰铁路是新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一直承载着区际货物运输、煤炭接续供给、沿线对外畅通、内部城际联通等重大功能。此次实施双线扩能与智能升级的银川至中卫段扩能改造工程东起银川南站,经西夏区、永宁县、青铜峡市、中宁县,终至黄羊湾站,全线增建二线122.936公里,新建太中银铁路疏解线5.372公里,双线设计时速160公里。
技术团队在现场踏勘(王舒 摄)
“作为京包兰铁路大通道的‘关键段落’,该扩能改造工程兼具了战略价值与民生意义,通过释放货运能力来保障煤炭接续供给,支撑宁夏建设现代煤化工基地,同时完善‘城际客运网’布局,推动银川至西海固地区开行动车,实现“高铁红利”向革命老区纵深覆盖。”铁五院包兰铁路银中段扩能改造工程设计总体钱堃表示,既有线在区域路网中技术标准与运输能力均亟待提升,来强化“西煤东运”能源保供通道功能,同时通过线路优化来减少生态扰动,配套建设绿色车站和节能设施,服务黄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建设。
技术团队在沙漠测量作业(王舒 摄)
为此,设计团队克服周期压缩、任务繁重挑战,100多天星夜攻坚完成勘测设计,通过线路扩能、站场智能化和车辆配置优化,构建“干线提速+枢纽补强+智能调度”的现代化铁路运输体系,为项目高质量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成后,该段铁路将通过客运提质、货运增效“双轮驱动”,为区域产业协作、文旅融合、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力”,包兰铁路这条承载历史使命的沙漠铁路将成为现代化交通新走廊,续写新时代的“沙漠通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