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生产经营

执绿为笔,绘就平陆运河百里生态画卷

作者:郝奕凯 罗秀海  时间:2025-07-30  【字体:

在广西钦州蜿蜒的钦江之畔,一抹绿色正闪耀在平陆运河的建设画卷上——平陆运河,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中国铁建港航局四分公司承建的航道第10标段,创新打造“绿色工程”标杆,奋力书写“河畅、水清、鱼翔、岸绿、景美、低碳”的生态运河新篇章。

平陆运河铺展青绿交融的生态画卷(郭力源 摄)

生态筑基:16公里绿色廊道锁水土

运河的血脉在于水,而守护这方水土的关键,在于精心构筑的生态屏障。

平陆运河生态护岸绿意盎然(罗秀海 摄)

项目采用植物生态工程与土木工程技术相融合的生态护岸。这种护岸如同为运河披上了一件“绿衣”,植物发达的根系牢牢锁住水土,与工程结构协同作用,不仅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更构建起陆生、两栖、水生生物和谐共生的生命网络。

目前,约16公里的生态护岸已蜿蜒成型,成为运河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坚实的生态防线。

清洁动力:太阳能点亮低碳工地

绿色施工离不开清洁能源的支撑。项目施工现场,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

太阳能路灯点亮低碳工地(罗秀海 摄)

27台太阳能监控、4套太阳能云广播系统、170座太阳能路灯、1盏太阳能灯牌……这些设施将自然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点亮工地、驱动设备。累计发电约16.6万千瓦时的成绩单,不仅大幅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更让零碳污染的梦想照进现实,为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守护水源:三重屏障护民生

工程范围内涉及平吉镇和古秀村两处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保障数万居民的饮水安全是项目部的头等大事。

防污帘清浊分明(罗秀海 摄)

项目部开展专题研讨,优化施工工艺,优先采用低扰动、少污染的液压破碎工艺。为防止悬浮物扩散,建设者们对边坡、裸土进行严密的土工布、密目网苫盖,更在取水口上下游科学布设了累计长达1720米的防污帘,构筑起多道物理隔离屏障。同时,项目部运用24小时可持续浊度检测仪与手持式浊度仪进行实时监测,并聘请第三方机构累计开展水质检测18次,确保万无一失。

对于“钦州母亲河”钦江的保护,项目部同样不遗余力,为所有施工船舶配备围油栏、吸油毡等应急物资,优化油污处置流程,组织应急演练,严防油污入江,守护一江碧水。

土方利用,资源高效循环

面对巨量的土石方开挖,项目部深挖“绿色节材”潜力,让弃土焕发新生。

建设者们坚持“总体平衡、保本微利”原则,科学规划布局,通过土地复垦、园区回填、工程自用、绿色建材生产等多种途径,实现土石方的高效循环利用;积极与地方政府协同,利用园区回填地块和原河道截弯取直段进行堆存和抬填造地。

截至目前,该项目开挖土石方1256.41万立方米,其中高达99.60%得到了有效利用,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科技赋绿,智绘施工未来

科技创新是驱动绿色施工的强大引擎。项目广泛应用前沿技术:无人船搭载多波束水下测量技术,如同水下的“智慧之眼”,快速、精准获取地形数据,省时省力又高效;无人机测绘技术,凭借其机动灵活、快速响应的优势,大幅提升测绘效率,降低作业成本;水下开挖智能引导系统,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和传感器技术,即使在视线盲区,也能引导挖掘机铲斗精准作业,显著提升水下施工质量和效率,有效降低能耗与排放。

涵养区鸟类栖息(罗秀海 摄)

如今,在运河施工现场,红树林间白鹭翩跹,边坡之上鸟鸣声声——这生机盎然的景象,正是项目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最美注脚。未来,建设者们将继续执“绿”为笔,精描细绘,为平陆运河这幅世纪生态画卷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交付一份经得起历史与自然检验的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