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铁建设承建的包银高铁全线最大新建站房乌海站进入静态验收阶段,为后续联调联试和试运行阶段奠定坚实基础。
包银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通道中的重要一横——京兰高铁通道的组成部分,是西北地区连接东北、华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和经济大通道,也是中国首条连接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高铁线路。乌海站作为包银高铁全线最大新建站房,站场设计规模4台11线,车站采用“高普共建,上进下出”运营模式,可同时容纳1200名旅客候车,开通运营后将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最大铁路客运枢纽。
新建乌海站以“大漠绿洲,雄鹰腾飞”为设计理念,整体造型呈现“雄鹰展翅”的外观效果。正立面一直延伸至两侧挑檐的双曲铝板幕墙呈现的是雄鹰的一对翅膀;玻璃幕墙窗间铝板过渡装饰带以羽毛形态进行抽象,像一只羽翼丰满的雄鹰振翅高飞,寓意着乌海奔向美好未来。“我们在站房外立面整体造型、选材配色、细节点缀等方面,提取盘长纹、犄角纹等地域文化元素,分别应用在‘羽翼’下缘、立面柱体等部位,既丰富立面效果,又融合地域特色,使得也让羽翼’造型更为丰满、过渡自然,共同呈现‘雄鹰腾飞’的整体立面效果。”中铁建设乌海站项目执行经理王国华介绍说。
站房整体屋盖南北最大跨度达101.86米,由112榀桁架拼接组成,施工难度大、高空安装精度高,为更好呈现“雄鹰展翅”造型,项目团队采用“立体跌级曲面+悬挑正交空间桁架”综合结构体系,前期通过BIM建模技术对钢结构安装重难点及施工工况进行“全生命周期”模拟,过程中采用“分区施工+整体吊装加高空散拼+对称卸载”方案,确保拼装精准到位。中铁建设乌海站项目执行经理刘浩介绍说,“屋盖吊装拼接施工就像是巨型钢铁积木的搭建过程,我们通过场外整体拼装、分区递进吊装、布设大型临时可调支撑、全程健康监测等一系列安装方法严控施工工序。同时,利用超声波探伤仪对每条焊缝进行3次以上定位检测,确保12000余条焊缝的焊接质量。”
乌海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气候干燥,风沙天气较多。为增强建筑抗风性和防沙性,车站外立面铝板幕墙采用“新型开放式隐胶铝板幕墙”施工工艺。该工艺在铝板拼缝间设置近15000米铝合金支座及扣盖,巧妙将密封胶隐藏处理,有效解决了传统胶封易风化发黄、胶条老化变形影响密封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开放式设计在铝板背后形成了顺畅流通的空气层(空腔),有助于保持幕墙内外压力平衡,显著减少强风对幕墙的直接冲击,在实现优异结构性能和有效防风防沙的同时,确保外立面弧形双曲铝板的平滑过渡,更好兼顾幕墙实用性与美观性。
车站候车大厅整体色调以白色为主,蓝色进行点缀,与蒙古包主色调相呼应,营造出清新亮丽的氛围感。中铁建设乌海站项目总工程师贾佳斌介绍说,“结合乌海当地‘沙在水中,水在沙中’的独特自然景观,我们在候车厅吊顶施工中,将‘水’和‘沙丘’元素融入其中,菱形铝网板象征着湖水,菱形铝方通象征着沙丘,借助天窗自然采光,随时间变化呈现波光粼粼的光影效果,复刻乌海湖美景。”与此同时,为使乌海站更具地域特色,项目团队将当地特有珍稀植物“四合木”形态与蒙古族传统哈木尔纹结合,抽象提炼为独创装饰纹样进行点缀。“四合木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和‘大熊猫’,对乌海当地防风固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通过穿孔、激光雕刻、转印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该纹样融入球形风口、装饰百叶、吊顶、镜面等部位,使得车站细节更加丰富、更具地域特色。”
包银高速铁路全线建成后,包头到银川的铁路通行时间将由现在6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可充分满足内蒙古、宁夏等地的旅客出行需求,对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布局,加快呼包鄂榆地区与关中及经济发达的中南地区互联互通,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包银高铁乌海站(中铁建设华北公司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