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生产经营

解锁项目建设“高质效密码”

中铁十二局三公司西渝高铁项目建设纪实

作者:李晓晖  时间:2025-05-22  【字体:

全国首创桥屏一体化桥梁全面进入梁体施工、东大巴山隧道平导突破3500米大关、4月份完成产值突破亿元……提速攻坚,大干快上,中铁十二局三公司西渝高铁项目捷报频传,成绩的背后,凝聚着项目建设团队深入践行精细化管理的智慧与担当,他们用科学的管理思路、标准化的管理举措、精准的施工策略交出一份“精细化管理”的优异答卷。

夯实制度根基提升管理效能

走进东大巴山隧道施工现场,色泽一致、表面光洁的二衬外观,线形顺直的各种预留预埋洞室让前来观摩的各家单位赞叹不已。

制度体系搭建(李晓晖 摄)

制度搭建是项目管理的基石,标准制定是提升水平的关键。西渝高铁项目上场伊始,项目建设团队就明确了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制度落实为抓手,打造“用制度管人、用标准办事”主基调。他们精心编织“一张网”覆盖日常管理、工序管控、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等全链条,并建立全员责任矩阵,践行“策划先行、方案详实、关键告知、落实跟踪、结果考核、反馈闭合”24字工作方针,形成“事前有目标、过程有监管、事后有考核”的长效管理体系。

极致的工程质量得益于严格的标准管控。二衬作为隧道的“砼”墙铁壁和关键支撑,项目建设团队树立了“内实外美”的质量标准,先后制定了《隧道衬砌混凝土浇筑管理办法》《隧道关键工序提级报验管理办法》《二衬质量控制管理与无损检测管理办法》等12项标准化质量管控制度,并定期开展培训考核,确保作业人员严守规范标准;严格过程监管,要求混凝土浇筑时项目部、工区负责人,工点技术主管、试验员、拌和站人员进行全程盯控,并形成值班纪实,实现现场作业“四有”(有人抓、有人管、有效把控、有序推进)局面,同时全面推行首件评估制度,用样板引路赋能工程建设一次成优。

密织制度网也为安全生产筑牢了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项目建设团队因地制宜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对安全职责、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安全技术交底等关键内容进行规定并加以明确,设置专人以清单化形式推进落实,使得安全管控直插到终端、穿透到现场;创新开展“西渝讲堂”活动,对风险点实行“一点一议一分析”,针对作业人员形成《施工生产安全管理卡控要点》《作业层人员标准化安全手册》两本指导手册,进一步抓实“事前预控”,为实现“双零”目标保驾护航。

强化科技赋能释放生产动力

智慧工地云平台管理系统、桥梁智能AI管控系统、大机施工协同管理系统……走进西渝高铁项目施工现场,浓郁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浪潮扑面而来。

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东大巴山隧道存在岩溶、岩爆、高瓦斯等不良地质。施工中,项目建设团队全面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三化融合”的管理手段,牢牢把握住隧道建设的主动权。

为化解高瓦斯带来的安全隐患,项目建设团队在隧道内安装自动化瓦斯监测报警系统,对隧道内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测,筑牢安全防线;大力开展大机配套施工,双臂凿岩台车、低预应力树脂锚杆钻锚注一体机、三臂拱架安装台车、自动防水板铺挂装置一应俱全,施工效率显著提升;引入大机施工协同管理信息化系统,结合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代替传统纸质,真实、精准、高效记录循环工序作业,充分挖掘出各班组的潜力,最大限度消除了因工序衔接带来的窝工。在诸多“黑科技”的加持下,东大巴山隧道取得了四级围岩下最快月进尺135米的傲人成绩,领跑西渝高铁全线。

城口任河特大桥(李晓晖 摄)

城口任河特大桥全长1180.52米,主跨采用桥梁与声屏障一体化全封闭设计,为国内铁路桥梁首创设计,施工难度极大。优质高效完成大桥建设不仅影响着项目声誉和效益,更对企业在桥梁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高墩是大桥施工的主要难点,为提高施工质量和进度,项目建设团队引入了智能化、信息化显著的全封闭智能液压自爬模工装,并自主增加了装饰层和钢筋绑扎平台。液压爬模装置实现了高空作业全封闭施工,有效克服了吊装、高空作业安全风险,省略了拆装模板工序,如一台精密的“3D打印机”,4.5米的节段施工仅用4天半便可完成。

此外,预应力波纹管、竖墙钢筋定位卡具、环绕式智能喷淋养护、高强混凝土浇筑平台等先进工装的加持也为施工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确保了百米高墩“身材”不走样。

项目部搭建了以“桥梁智能AI管控系统”为载体、以“塔吊安全监测系统+升降机安全监测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为核心的桥梁施工管理平台,可自动监测未佩戴安全帽、未系安全带及焊接动火作业等违规作业,并通过现场喊话报警和手机端告警信息推送进行自动监管,提高应急响应和事件处置速度。

施工高峰期时,任河特大桥5个主墩同步作业,1个月浇筑近1万方混凝土,展现出“塔吊立河间,星辰伴砼人;机械响昼夜,高墩拔地起。”的施工热潮。

突出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开展交叉互检活动4次,发现问题百余项,通过互学互鉴、经验交流,全面提升了现场管理水平。”由于西渝高铁线路长、工点多、作业面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项目生产水平的提升。为此,西渝高铁以破除党建与生产“双线行驶”为抓手,深度探索党建与施工生产深度融合的闭环管理。

开展交叉互检活动(李晓晖 摄)

该项目部党支部在分部之间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交叉互检促提升”活动,由党员带队定期对施工进度、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制度落实等重点内容进行互查互鉴,对排名第一的工点授予标准化工地流动红旗并组织进行观摩,反之则召开典型会进行问题分析,形成了党建工作与施工生产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活动中,他们总结推广了掌子面移动式应急照明、隧道防撞岛标准化、桥梁墩身混凝土自动化布料平台、桥梁AI智能化监控等数十项优秀经验做法,在各级检查中屡获好评,开展的党建联创共建工作得到建设单位绿牌奖励。

为推动党员干部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项目部党支部把“创岗建区”和穿透式管理相结合,将管段划分为13个管理单元,党员干部带头包保重难点区域,并定期开展检查、监督、评比、考核,打通现场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坪上隧道和缪家梁隧道施工中,党员干部带头包保任务、勘测现场、优化方案,将施工任务目标细化分解,以天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实现大临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推进,各工点能开尽开、应开快开,施工生产迈上“快车道”。

此外,项目建设团队还通过常态化开展劳动竞赛,以抓好进度为主线、提升安全质量为根本,“赛”现场管理、“拼”施工生产、“比”创誉创效、“晒”目标成果,进一步凝聚奋进力量,激发攻坚干劲,为打造全线标杆不懈奋斗。

“精”耕致远,“细”创未来。下一步,西渝高铁项目部将持续聚焦关键节点、细化各项指标,在夯实制度根基、狠抓标准落实、加强科技攻关、强化党建引领等方面多点发力,拿出成绩、干出精品,在竞争激烈的西渝高铁建设中迈出一条“阳光大道”,为企业站稳铁路市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