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生产经营

智能迷宫让一线工人变身“逃生特种兵”

作者:徐成涛 贾文强  时间:2025-07-04  【字体:

浓烟弥漫的巷道中,应急指示灯在黑暗中划出绿色箭头。十余名工人弯腰低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迷宫般曲折的标识快速移动。“前方障碍!”队伍突然停住,安全员张博的声音穿透烟雾:“右转备用通道,注意脚下管线!”不到三分钟,全员冲出模拟火场,防烟面罩规范佩戴率达100%。这是中铁二十局二公司新疆金铜矿采选项目“迷宫逃生”演练现场的生动画面,也是该项目凝练安全子文化、打造安全管理新标杆的创新实践。

在群山环抱的新疆伊犁地区,中铁二十局二公司新疆金铜矿采选项目面临复杂地质环境的严峻考验。项目负责人张瑞鑫深知:“矿山项目作业环境特殊,逃生能力是保命的硬本事。”因此在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项目没有满足于常规活动,而是凝练出专属主题——人人会逃生。这一创新源自血的教训。据统计,矿山事故中80%的伤亡源于逃生路线选择失误或应急技能缺失。

传统演练常沦为形式,项目团队决心让每位工人真正掌握保命技能。他们借鉴密室逃生理念,在施工场地打造出占地120平方米的立体生命训练场。这座迷宫包含12条不同障碍的逃生路线、30处覆盖浓烟区与塌方模拟点的风险标识系统,以及实时记录动作规范度的智能感应装置。理论培训中,安全员贾文强强调:“火灾中冷静判断是第一步,快速撤离是关键。”培训涵盖火场风险评估、防烟面罩佩戴步骤及互助逃生策略,通过视频演示强化记忆。

实战演练将45℃高温与玉米粉模拟的浓烟结合,让工人苗春华深有感触:“第一次在模拟环境中体验,才真正体会时间就是生命。低姿逃生减少吸入烟雾,防烟面罩快速佩戴只用了10秒,这得益于平时反复训练。”项目特别针对火灾时烟雾弥漫特点,设计了弯腰前进、背部贴壁移动等标准化动作。张瑞鑫现场指导时点明核心:“路线熟、反应快、动作准——这是保命的黄金法则。”

科技赋能让安全管理精准高效。该项目通过智能传感器与影像分析,构建数字化评估模型:平均响应时间从45秒缩短至30秒内,防烟面罩规范佩戴率达100%,淘汰冗余路线同时新增快速通道。150名参训员工数据显示,逃生成功率提升至98%,较往年提高15个百分点。项目安全监督部还据此建立个人能力档案,对12名低分员工定制强化培训。项目总工程师孙亚涛表示:“团队现在像特种部队,发现监测仪老旧可直接启动更换,无需层层审批。”持续创新结出安全硕果,该项目自2023年进场以来,未发生一起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

施工现场入口的“生命迷宫”训练场已成为安全文化地标。新工人徐绍发首训后感慨:“这是教会我们敬畏生命的课堂。每条逃生路线都是用科学丈量的生命通道。”夜幕降临,施工沙盘前人群仍在研讨。项目总工程师孙亚涛调出最新设计的“坍塌联合救援”三维推演图,蓝色逃生路线与红色救援路线交织成防护网。墙上的倒计时牌显示下季度演练筹备进程。在这里,安全文化早已超越标语口号,成为工人们用脚步丈量出的生命通道,是用智慧编织成的永恒守护。

开展安全讲座(贾文强 摄)

演练迷宫入口(贾文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