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铁十二局四公司承建的渝万高铁丰盛隧道顺利贯通。
贯通现场(崔兴广 摄)
新建重庆至万州高速铁路线路正线全长约251公里,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包海、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桥隧总占比近九成。中铁十二局承担渝万高铁29.8公里正线施工任务,重难点工程包括丰盛隧道、长岭岗隧道、尖子山隧道以及五步河双线特大桥等工程。
丰盛隧道全长7008米,最大埋深约305米,先后下穿断层破碎带和水库段,隧道拱顶距离水库底部垂直距离约260米,洞身大部分穿越缓倾岩层,面临突水涌泥、岩层破碎等多重地质风险。
为确保隧道安全掘进,项目团队围绕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三位一体施工体系架构,坚持工法创新为基础、平行作业为核心、资源保障为支撑、工序考核为抓手,在隧道安全质量、工序管理材料进场验收检验等方面,开发应用多项数智管理系统,推动数智管理同施工生产深度融合。
通过深入开展隧道智能化应急设备研究,应用“1+7”隧道工点综合管理告知平台,可系统整合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视频监控、班前教育、超前地质预报围岩量测、安全步距、风险源公示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人员定位等信息,为管理者提供集成高效的现场动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
创新应用自主研发的隧道智能安全应急机器人“瓦力”,实现了安全风险预警和安全智能管理的一站式远程服务保障。该机器人可将网络传输基站应急救援电话、人员定位基站、视频监控系统和一键报警系统等应急装置进行高度集成,可以在隧道内遥控行走,动态传输洞内有害气体等风险信息,帮助管理人员远程监控隧道掌子面施工工况,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时效性。
隧道智能安全管理(崔兴广 摄)
在隧道开挖掘进施工过程,建设者着力搭建隧道全工序机械化施工体系,应用三臂凿岩台车、拱架安装台车等设备,重点对多功能开挖台架开展技术升级改造。同步采用“中部斜井”辅助坑道施工方案,严格按照“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施工原则,构建了“一洞十四线”隧道全工序机械化施工体系,建立隧道标准化开挖掘进施工格局,确保隧道建设安全平稳推进。
渝万高铁建成通车后,将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对更好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实施,助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