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徐伟:趟开项目创誉创效新路径

作者:叶倩稳 彭敏  时间:2025-07-29  【字体:

十三载深耕施工一线,徐伟从一线技术员到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始终以“实干”为经线,“精细”为纬线,从项目测量数据到区域发展蓝图,变的是肩头责任的广度,不变的是源于工地的执着与较真,他用每一步坚实的足迹,镌刻下属于自己的成长印记。

多年来,他曾获得“百日大干标兵”“责任成本管理先进个人”“中国铁建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但他始终认为,干好工程要以质量安全为根基,以创誉创效为目标,在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中践行责任与担当。

徐伟(中)与同事研究施工图纸(中铁二十一局 供图)

技术创新,毫米精度中降本增效

在河南安阳滑县农产业示范园项目中,3号厂房内,31米高的筒仓群以44仓室的矩阵排布矗立于工地,复杂的结构让传统支模工艺陷入困境。面对效率低下、垂直度难以保障的难题,徐伟与技术团队展开激烈的讨论,有人坚持保守方案,认为“新技术风险高,稳妥为重”。但徐伟深知,效益与精度必须兼得,他果断决策采用同步液压滑模技术,这一决定背后,是他对技术创新的坚定信念。

在滑模技术方案实施中,他迅速组织140名工人开展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确保每位操作人员熟练掌握GYD-60型千斤顶设备的使用与参数监测。施工过程中,他定下“铁规矩”,每滑升1米,必须用激光铅直仪检测垂直度,混凝土出模前,必须通过贯入阻力仪验证强度。一次细微的偏差引起了他的警觉,就立即叫停作业,带领团队反复比对数据,最终发现是气温骤降导致混凝土凝固速度变化,他当机立断,调整滑升参数,类似的关键调整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达11次之多。

为抢抓工期,徐伟身先士卒,带领140名工人轮班制,奋战在施工现场一线。在他的统筹下,筒仓以日均3.3米的速度高效攀升,较传统工艺提前19天完成封顶。同时,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严格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实现了速度与精度的双赢。

精细管理,铸就绿色安全双标杆

在河南驻马店天中盐业仓储物流园项目中,徐伟将精细管理延伸到绿色施工与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算清了一笔“隐性效益账”。

雨季施工时,徐伟在巡查中发现基坑壁不断渗出流水,这激发了他的灵感。他立即召集技术团队,当天组织铺设管道工作,并设计出一套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现场降尘和混凝土养护,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使项目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提升至38%。这一绿色施工举措,为项目赢得了“河南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荣誉称号。

“既要赶进度,也不能扰民生”是徐伟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周边居民对夜间施工噪音的投诉。徐伟没有简单选择停工,而是带领团队连夜攻关,精细设计隔音方案。从挑选材料到指导工人搭建隔音棚,再到加装喷淋系统,每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那段时间,总能看到他手持分贝仪在各个点位反复测量,直到数据完全达标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当项目接连斩获“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等多项省级荣誉时,徐伟勉励团队说“拿奖不是终点,‘零事故’‘精细化’要成为常态。”这句话,道出了这位建设者最朴实的追求。

培养育才,锻造全能型攻坚团队

作为项目群经理,徐伟注重挖掘个体潜能与提升综合能力。面对商务人手紧缺的困境,他敏锐发现物资部熟悉材料价格、工程部精通图纸核算的优势,提出“商务能力源于专业积累”的理念,通过跨部门协同培养,有效缓解人才瓶颈。

他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将业务提升融入日常工作。每日晨会,聚焦工作计划与现场问题,确保信息畅通、日清日结。同时,他特别注重团队能力建设,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现场教学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提升队伍专业素质。他强调“早会既要解决现场‘淤堵’,更要补足专业‘营养’,团队才能行稳致远。”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涌现出众多“多面手”,物资员懂合同、技术员能核算、安全员提优化。打破壁垒的人才培养,显著提升了团队整体战斗力,也为个人成长指明了方向。

从技术骨干到管理精英,徐伟始终贯穿着“实干精细”的底色。他推行“滚动发展”策略,以干好现场保市场,3年期间成功中标8个政府公建项目。如今,这位秉持谦逊与务实的建设者,正以实干精神续写着工程人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