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地试验室能搞出什么名堂?”面对一些质疑,他用年轻人的热爱与实干给出了答案——入职当年就在技能比武中拿奖,28岁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9岁作为检测公司技术负责人,拥有自己的创新工作室,成为公司工程质量的“把脉人”。
在黄土与钢筋的交响中,他用精密仪器探听质量脉搏;在质疑与挑战的淬炼里,他以炽热匠心浇筑职业丰碑。他就是中铁十一局一公司诚达检测公司总工程师朱建敏。近日,34岁的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新时代青年先锋”称号。
荣获共青团中央“新时代青年先锋奖“(冯仕杰 摄)
突破自我,勤学善思“练匠艺”
朱建敏2014年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宝汉公路项目。在这里,他树立了技能成才、技术强企的决心,工作仅4个月,便参加了一公司试验技能比武,一举取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然而,这只是开始。朱建敏深知,试验检测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关卡,将试验室视作“工程命脉的听诊器”,他坚持学在现场、服务现场,用专业技能护航工程建设。
在宝汉公路项目,朱建敏初步接触试验检测工作,了解到钢筋、水泥、砂、碎石、混凝土等所有建筑材料都需要检测合格后才能用于项目建设中,试验员原来就是工程质量的守门员。也就是从那时,“质量守门员”的责任意识就深深扎进了脑海。
银西铁路项目彬县隧道全长14.25公里,是当时全国最长的黄土隧道,作为工区试验室主任,他通过把好原材料入场关,严控混凝土出站关,前后联动,定期复盘,建立起了一套混凝土管控体系,有效解决了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混凝土施工性能不佳、结构物外观质量不良等问题。
朱建敏在一线锻炼,也在一线成长。2019年,他入选十一局技能比武集训队,备战中国铁建职业技能竞赛。他全身心投入,和队友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定期总结固化流程,加强体能训练,最终他从8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被授予了“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24年,中国铁建团委又授予他“十佳青年技术能手”称号,青年工匠的成长轨迹划出耀眼弧线。
勇挑重担,精技强业“铸匠魂”
为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2020年,中铁十一局一公司推动所属诚达检测公司市场化运营,公开竞聘关键岗位。
竞聘总工程师的人中,朱建敏最年轻。“从专业能力看,他没有问题,但带团队他能行吗?”然而,他的汇报打消了评委的疑虑——理论扎实、思路清晰,不仅了解掌握行业发展态势,对检测公司专业发展也有着长远规划。
竞聘成为检测团队技术负责人,朱建敏成为把控全公司工程实体质量的关键人物。
他带领技术团队到外部调研、组织研讨、探索技术框架,建立业务流程,牵头编制《试验室标准化建设指南》,让试验室建设有章可循;制定了《混凝土配合比管理办法》,明确两级审批制度,从源头把牢混凝土质量和经济性等问题。他牵头推行的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试验设备升级改造,试验检测工艺优化等工作,近3年累计创效1200余万元。
朱建敏(右)正在进行钢筋力学性能检测(冯仕杰 摄)
检测公司能否走得长远,检测参数说了算。可是,诚达公司初始检测参数仅461项,很多原材、结构无法自检,业务大量外流。
朱建敏参与制定了增项计划,探讨设备选型、改造环境设施、组织人员培训,4次参数增项均通过评审,参数增至1397项,检测能力“鸟枪换炮”,还培育出原材料化学分析、桥梁桩基检测、隧道地质雷达检测“三大品牌”。
四年过去,检测团队在有力服务内部需求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迈出坚实一步,2024年实现检测业务承揽1223万元。
传道授业,百花齐放“育匠才”
朱建敏不仅是技术带头人,更是一位好老师。朱建敏创新工作室团队中有全国技术能手2人、湖北省技术能手2人,湖北五一劳动奖章1人、他为企业培育了一批优秀专业人才。2023年,朱建敏被湖北省总工会评为“优秀带徒名师”。
在“砼道中人”文化衫的温暖印记里,藏着人才培养的密码。2016年,朱建敏在银西项目任工区试验主任,项目试验力量较为薄弱,他坚持手把手地讲解试验要领,示范实操步骤,定期开展内部比武、总结演讲,提升业务能力;他把部门每个人的照片设计成心形,做成文化衫,取名“砼道中人”,凝聚团队合力。三年内,先后有7名实习生在这里成长成才并通过业务考试,转为企业一类用工,成为了公司试验工作的中流砥柱。
到诚达公司任职后,他精心组织内外部培训,95人次通过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人员资格考试,188人次取得铁科院铁路试验人员证书。
他把自己参加技能比武的心得编撰成册,与大家分享交流,公司先后有11人在省部级和业主组织的竞赛中获奖。2022年,徒弟吕磊参加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朱建敏一边兼顾工作,一边传授经验、交流切磋。当徒弟吕磊高举“全国技术能手”证书时,那个连续15天昼夜陪练的身影,已在行业天空点燃新的火种。
朱建敏和团队在创新工作室(冯仕杰 摄)
“工作中一定要严谨、严谨再严谨!”朱建敏的徒弟王波说,师傅经常教导大家要做工程质量的“把脉人”。十年砥砺,朱建敏以试验仪为笔,以数据为墨,在神州大地的宣纸上挥毫——从雪域高原到江南水网,从全国最长黄土隧道到国内首座跨海高铁矮塔斜拉桥,30余项重点工程在他笔挺的工装褶皱里生长,毫米级的精度化作绵延万里的质量长城。当“新时代青年先锋”的称号与山河共振,朱建敏依然俯身试验台前,用精密仪器聆听混凝土的心跳,以匠人之魂守护着基建强国的铮铮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