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王磊:以匠心致创新,以实干筑通途

作者:邴伟华 周璐瑶  时间:2025-08-21  【字体:

从江西红土地上的技术新兵,到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十年间,中铁十四局市政分公司阜南中苗项目总工程师王磊以创新破解施工难题,用实干诠释铁建担当,这位“90后”青年项目总工,在工程建设一线走出了一条充满创新与实干的技术尖兵成长之路。

工作中的王磊(邴伟华 供图)

红土地上的淬火成钢

2015年8月,从青岛理工大学毕业的王磊,一头扎进了江西东昌高速公路项目的施工现场。

南方的酷暑炙烤着大地,汗水无数次浸透工装,皮肤晒得黝黑,却磨砺出他扎根一线的决心。“走,跟着我灌桩去吧!”老铁道兵祁臣显带着王磊上了工地生涯的“第一课”。从记时间、测孔深,到独自盯桩、写交底,他一点一滴积累着现场经验。老铁道兵认真仔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感染着这位北方小伙。

2017年,转战江西广吉高速公路项目的王磊迎来了第一次独立挑战——负责预制T梁场的技术管理。通过改进模板拼缝处的密封条材质和压紧方式,面对T梁吊装台座处马蹄“露浆”、梁端底部“烂根”的质量通病,他白天蹲守台座旁,细致观察每一道工序,记录混凝土状态、振捣时间、模板拼缝;晚上则查阅文献,寻找解决方案。“问题在细节,答案也在细节。”通过改进模板拼缝处的密封条材质和压紧方式,他成功根治了这一顽疾。最终,广吉高速公路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这枚沉甸甸的奖章,成为王磊技术生涯的第一个重要注脚。

空间穿行的破局者

在江西项目的历练让王磊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而真正让他完成从技术员到项目骨干蜕变的,是青岛双元路与双积路节点立交桥项目的挑战。

2020年,王磊担任青岛双元路与双积路节点立交桥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部长。

该项目为四层互通立交桥,桥梁施工现浇支架搭设最大高度超过15米,桥梁最小曲线半径500米,施工组织难度高。在双积路主线桥X4联施工中,王磊通过反复的结构计算和创新的空间布局,提出了“双层门洞支架体系”设计方案,实现了上、下两层现浇连续梁的同步施工,硬生生“抢回”40天工期。

“那段时间,他每天十几个小时盯在现场。”项目同事回忆道。从地基承载力到钢管柱垂直度,从焊缝质量到预压沉降差,王磊紧盯每一个关键环节。最终,这项“搭积木”式的高风险工程圆满完成,为国庆前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目也荣获了中国铁建杯优质工程奖。

在技术攻关的道路上,王磊从未停步。为了解决传统方法测量桩底沉渣厚度不准确、效率低下的难题,王磊还带领QC小组开展《旋挖桩桩底沉渣测量器的研制》的攻坚课题,该成果获得中国建筑业协会2020年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大赛“II类成果”。

精益求精的深耕

2022年大年初六,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时,王磊已经投入到了青兰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攻坚战中。他负责编制钢便桥及钻孔平台施工方案。全长3.2公里的女姑口跨海特大桥,面临着冻融循环和氯盐侵蚀的双重挑战。

“怕什么,大胆设计,还有公司技术团队层层把关呢!”公司总工程师刘成和的鼓励让王磊放下了顾虑。他运用专业分析软件,进行海量计算,最终设计出既满足大型机械通行需求,又能抵御风浪侵袭的钢便桥方案,为主体桥梁的桩基和墩柱施工构筑了一条坚实的“海上生命线”。该项目也孕育了新的技术成果: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件,申请发明专利1件。

2024年,入选市政工程分公司首批“菁英计划”的王磊,肩负起了新的使命——担任S318阜南中岗至苗集段改建工程项目总工。该项目采用“边通车边施工”的方案,安全压力大,工期紧张,在此基础上,项目还面临拼宽路基石灰土改良施工中出现的分层施工一次验收合格率偏低问题,王磊带领QC小组攻坚克难,从原材料控制、拌和工艺、摊铺厚度与平整度控制、碾压工艺等全过程进行分析、试验,将拼宽路基石灰土改良施工的一次验收合格率大幅提升。

这项成果不仅荣获山东省QC竞赛二等奖,更培养出张强等一批技术新秀。“王总用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技术突破往往来自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张强深有感触地说。

十年磨一剑。从红土地上的技术新兵,到独当一面的项目总工,王磊用十年光阴诠释了新时代工程人的责任与担当。正如他常说的:“工程人的匠心,就藏在每一个毫米的坚持里。”

在这条创新与实干并重的成长之路上,王磊与他的同行者们仍在不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