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图瓦卡桥通车后航拍图
十四局承建的斐济两桥项目通车后,在斐济引起强烈反响。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对桥梁质量、中国建桥技术连连赞叹,称这是中国送给斐济人民的最珍贵的礼物!市民艾尼斯驾车驶上大桥,连连说谢谢中国,谢谢中国建设者!
新修建的斯丁森桥和瓦图瓦卡桥,包括连接线在内全长分别为279米、400米。主要包括旧桥拆除、新桥建设以及接线施工。两桥建成后,将有效连接斯丁森大道、苏瓦港普锐斯码头和市中心公交车站、大型市场等,全面恢复并提升桥梁所在道路的交通功能,提高桥梁所在区域路网的通行能力,打通瑙-苏-拉经济走廊大通道,大大改善首都交通条件。
赢得如此高的评价,这不仅是对桥梁建设质量的认可,更是对两国友谊的赞许,对建设者的褒奖!
面对艰险的环境,全新的条件,紧张的工期,十四局派出了以项目经理张子辉、党支部书记王明宝为班长的项目团队,他们牢树精品意识、狠抓技术创新、实行标准化管理,开启建设“百年精品”工程新征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安家设营刚开始,他们在板房建设中就遇到施工“水土不服”问题,给项目总工程师林玮来了个下马威。由于苏瓦雨水丰沛、气候潮湿,普通式的板房基础并不适合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经过现场勘察研究、设计分析,最终采用木桩架空方案代替板房基础施工方案,与混凝土硬化地面的方案相比,既加快了进度,又避免了潮湿的环境对身体的伤害,还大大节约了成本。
施工中,他们严格按照《对外援助成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优化施工方案,精心组织施工。
在桥梁基础施工中,由于所处地域淤泥和珊瑚碎石层分布广泛,为提高基础承载力,中铁十四局专门进行了技术攻关和针对性设计,采用钢筋笼主筋双层C32钢筋,桥桩深入海床基岩近50米。为钢筋笼加工制作中,他们采用双层筋设置、主筋排列、笼体加工分节、双吊车吊装方案,成功解决了高密钢筋笼制作问题。
在海洋环境中施工,海水腐蚀严重,解决钢筋防腐蚀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难题。他们探索实施了四条措施,确保了良好效果。把采用C55高性能海工混凝土作为基本防腐蚀措施,根据桥梁各部位的腐蚀等级采取混凝土表面防腐处理、钢筋阻锈剂等措施作为辅助措施。同时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下,改善混凝土胶凝材料并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透性。
在承台顶位于最高潮水位下2.2米施工技术上,他们采用钢板桩围堰进行支护创造工作面,租赁了斐济国家最大清淤船进行清淤,将淤泥拉回营地弃土场进行环保处置,保证良好的封底效果。
打造百年精品工程,不仅需要攻坚克难的精神,更需创新的勇气。在他们攻克了高性能海工混凝土浇筑、复杂地质钻孔灌注桩施工、深水低桩承台、极小半径梁体架设等30多项技术难题。
在攻克系列施工难题的基础上,他们还针对特殊环境条件,创造了多项“五小”技术成果。研制梁端模板拆除器,相比于传统施工方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极大提高了模板的拆除效率。研制的钻孔灌注桩泥沙分离器,利用离心渣泵分级浓缩细沙,经振动筛脱水,实现沙与水有效分离,极大地提高了清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