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先进模范 光耀铁建 > 先进人物

王小华:迎风向海 踏浪而歌

作者:吴世蒙 时间:2025-06-05

王小华,现任中国铁建港航局“铁建风电01”轮机长,二十年如一日,扎根船舶轮机管理一线,以精湛技术践行工匠精神,用创新实践书写责任担当,在推动海上风电工程建设、促进船舶装备技术革新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获评中国铁建2025年劳动模范。

王小华正在检查维修设备(吴世蒙 摄)

乘风破浪攻坚克难

王小华担任“铁建风电01”轮机长后,首个参与建设的项目是江苏启东H3#海上风电项目,该项目不仅是当时国内单体容量最大、风机种类最多的海上风电项目,还具有超过800兆瓦的总装机容量,共布置了50台6种不同规格的风力发电机组。启东海上风电项目位于长江口,施工海域常年风力等级超过13米/秒,潮差达到5米,船舶入泥水深超20米,施工环境恶劣。

王小华正在开展系统维护(吴世蒙 摄)

面对恶劣工况,如何确保轮机系统与船舶升降系统的稳定运行,成为王小华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风电船桩腿的液压升降系统是控制船体升起并脱离水面,为海上作业提供稳固的工作平台的关键系统。在‘铁建风电01’升降系统的初期磨合阶段,因液压阀块压力未调至最佳,致使系统稳定性欠佳,液压油泄漏频发,插桩与拔桩作业耗时倍增。施工海域桩腿因淤泥堆积而难以拔桩,每次操作均需启动高压冲桩泵,持续作业长达20小时。王小华及其团队通过反复排查、记录与调整测试,最终攻克了液压升降系统压力不稳定的技术难题,确保了插拔作业的高效顺畅。2021年“抢装潮”期间,“铁建风电01”在江苏启东风场单年度完成43.5台的风机安装施工,并且创下了单月7台的启东风场风机安装记录,以100%优质履约决胜“抢装潮”。

奋楫扬帆提质增效

面对海上风电行业深远海、大兆瓦的发展趋势和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王小华始终有一种紧迫感,这也成为他不断创新突破的动力。

“铁建风电01”风机塔筒吊装施工(吴世蒙摄)

王小华带领团队先后对吊机系统、船舶电加热供暖装置等进行了升级改造,原本依赖双台发动机并网启动的吊机系统,被革新为“单台发电机在线运行+故障预警自动启用备用机+重载时自动增援”的高效组合模式,一旦在线柴油发电机功率达到92%以上或检测到故障预警,备用发电机即刻启动,电压稳定后立即发出同步指令,发电机开关自动并接,与主发电机组无缝并联供电,这一改造极大地优化了大吊机的起重系统,使得船舶燃油消耗降低了50%以上,维修费用也减少了超30%,在提升船舶作业能力和保障船舶安全性能的同时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运营成本。

此后,他先后带领团队参与建设了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项目、广东阳江青洲海上风电项目、汕头南澳海上风电项目、海南申能海上风电项目等众多国内重点海上风电项目,累计参与完成124台风机的安装及维修工作,通过创新创造,不断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风雨同舟和衷共济

2020年8月,“铁建风电01”船从广东阳江转场江苏启东,途经珠海万山岛海域时突遇16级台风“海高斯”转向袭击。在狂风裹挟下,船体如落叶般被卷入风眼中心,在浩瀚无垠的海洋舞台上,一艘万吨级巨轮遭遇了罕见的强风浪袭击。风速骤然飙升,海浪犹如一座座移动的山峰,无情地拍打着船身。舰船在风浪的肆虐下,倾斜角度一度超过20度,金属船体在浪击下发出闷雷般的轰鸣。

舵机因频繁操作导致制动电阻高温保护,尾推系统突然脱扣失效,如果不尽快解决尾推系统故障,人船将面临极大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小华与电机员顶着剧烈颠簸,从集控室狂奔至尾推间,通过手动合闸,并用工业风扇持续降温维持动力。经过三小时“人船合一”的殊死搏斗,他们终于冲破风暴圈。那一刻,王小华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也对“风雨同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片蔚蓝的海域上,王小华每天穿梭于机舱的钢铁森林之间,聆听齿轮咬合的声音,感受管道的温度变化,与浪共舞、勇往直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属于中国铁建劳动者的辉煌篇章!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8414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四十号 邮编:100855 维护: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