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群山青翠的三百山,高大笔直的阔叶林覆盖延绵的山脉。三百山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境内,东江的源头之一——定南水生发于此,河水潺潺流淌,一路奔腾向南。20世纪60年代,为缓解香港淡水资源缺乏状况。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启动,仅用一年时间便让东江水“倒流”入港,终结了香港水荒。60年来,东江水累计供港超300亿立方米,占香港淡水用量近八成。
隧道进口设置的污水处理站(中铁二十二局 供图)
2022年12月,瑞金至梅州铁路江西段开工建设。受线路总体走向限制,铁路无法绕避东江源头——三百山景区,参建单位中铁二十二局科学施工,坚决扛起“生态优先,呵护一泓清水”的责任,多措并举保护东江源生态环境。
瑞梅铁路三百山隧道位于安远县欣山镇孔田林场范围内,属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涉及国家一级保护林地、国家风景名胜区、5A级三百山景区、一级水源保护区(东江源头)、定南水等环境保护重点敏感区。开工之际,中铁二十二局瑞梅铁路江西段3标项目三分部郑重承诺: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
环保无小事,设计有巧思。设计方按照“依法合规、合理绕避、过程监控、节省工程”原则进行环保选线,成功绕避三百山区域艾坝水库水源保护区,对于无法完全绕避的三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采取隧道下穿或桥梁跨越方式通过,取消三百山隧道进口斜井,使之成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无斜井设计施工的特长单线隧道之一。
施工点位于峡谷之间,为避免对河流的污染,他们合理布局办公生活区、拌和站和污水处理站,建造了一座不设水中墩的短栈桥,将全长10194米的三百山隧道与全长5371米的井安山隧道连接起来。“受环保要求和作业场地所限,我们尽量减少作业机具和施工人员,千方百计提高施工质效。”三分部经理王宏坦言。
“统筹兼顾环保与效率,把卡脖子工程变成绿色优质样板工程,我们责任在肩,使命光荣!”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龙蛟表示。
在三百山隧道旁,他们配置了平行于它的平导隧道,既能勘探地质条件、增加掘进面,又减少了三百山隧道开挖面积;在空间布局上,将三百山隧道进口的空压机房设置为双层,节约了一半用地量,减少了三百山隧道进口的刷坡面积,最大限度避免扰动。经由平导及横通道进入到隧道正洞,紧贴在隧道壁上的塑料布异常醒目,这里进行着相当于城市管网“雨污分离”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这是隧道防排水施工的关键工序,凑近观察,土工布、防水板被热熔垫圈固定,隧道壁的渗水被凸型排水板牢牢“锁住”,渗水正沿着固定好的防水板汩汩导入,接入每500米至1000米就设立的沉淀池,由此在洞外实现清污分流,并将洞内的施工污水纳入污水处理站一体化处理,最终实现循环利用,杜绝外溢污染。
隧道施工产生大量洞渣,施工单位在距隧道7公里处、20公里处设置了两处弃渣点。“运渣车每日开行200多趟次,每辆运渣车不到一个月就需更换12条新的耐磨轮胎。我们还成立了专业维保队,随时准备抢修。”三分部工作人员杨依伟介绍。
“在临时转渣场管理上,我们始终坚持先防护后弃渣,表土遵循‘应剥尽剥’原则,全面做好绿化、苫盖和排水措施,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现场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离隧道口30多米处的一处临时转渣场,3辆全封闭的国4标环保拉渣车正在作业,现场不见扬尘。这主要得益于施工单位采取全区域降尘措施,并实时监测空气质量。配备专业人员,每月对定南水上下游50米处水质采样送检,实时监测施工对定南水Ⅱ类水体的影响情况。
夏花怒放,碧水长流。当前,瑞梅铁路的建设者正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在赣南山水间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