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工程,线路全长9.54公里,共设8座车站,其中福坑站、大康站、大安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批装配式试点地铁车站,也是全国首批采用内支撑体系下大分块预制构件结构形式、以“搭积木”方式组拼建设。
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党支部秉持“党建做实就是生产力、做强就是战斗力、做细就是凝聚力”的理念,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项目建设各环节,通过“党建+”模式注入红色动能,全力助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党建+共建,织密攻坚“联动网”
“装配式车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理念的升级,随着深圳地铁五期工程的全面启动,装配式技术将在全市40座新建车站推广使用,我们要以此次共建活动为契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近日,在“党建引领聚合力 共建装配新未来”主题党日活动上,深圳市市政站、深铁建设、铁建南方及各参建单位齐聚中铁十四局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项目,围绕“共建装配新未来”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党建引领聚合力,共建装配新未来”主题党日活动(张芳 摄)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批装配式试点施工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党支部就多次与地方政府、深铁建设、铁建南方及兄弟单位开展共建活动,聚焦装配式车站的科研创新瓶颈、安全质量管控、现场标准化管理以及成本管控等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并联合中山大学等高校对装配式车站建设关键问题进行专项研究,通过自主研究和观摩学习,对装配式车站施工工序及流程进行优化,对全流程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全预制装配式技术,形成了更具深度和的科研成果。
在凝聚技术攻坚合力的同时,项目党支部以共建为纽带延伸服务触角,主动对接定点医院,将“健康套餐”搬到施工一线,从血压测量到心电图检查,从职业病预防到急救知识讲解,全方位守护建设者的健康。截至目前,该活动累计服务农民工2000余人次,让“红色关怀”直达人心。
党建+创新,下活技术“先手棋”
“预制构件单块重量达128吨,拼装精度要求控制在毫米级,接缝防水必须做到‘滴水不漏’,这些难题,正是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在项目党员大会上,党支部书记的话掷地有声。面对装配式施工中“起吊重、精度高、防水严”等多重挑战,项目党支部以“一支部一品牌”工作思路为指引,创建“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党建品牌,将技术攻关作为检验党员初心的“试金石”。
已完成的国内最大全装配式地铁车站——大康站(张芳 摄)
项目党支部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和“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的“180吨门式起重机+分离式拼装台车”工装设备,具备旋转、防摇摆、姿态微调等多种功能,实现了起重机自动控制与毫米级精准拼装,在效率、精度和安全性上远超传统设备。同时,项目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技术骨干化身导师,与青年党员、新员工结对子,传经验、授技能、带作风,让“匠心”与“创新”在师徒间薪火相传,为项目攻坚克难提供人才支撑。
截至目前,项目已成功申报各类工法、专利、软著等成果10余项,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方位装配式车站预制、拼装技术。其中,“建设未来”QC小组“研发地铁车站基坑爆破快速防护装置”荣获全国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内支撑体系下装配式车站综合施工工法》被股份公司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并获“济南市优秀工法”。
党建+安全,筑牢施工“防火墙”
“夏季施工每2小时必须轮换休息,藿香正气水要随身携带。”针对通车冲刺阶段的安全压力,项目党支部将“党建+安全”融入施工全流程,构建起立体防护体系。
党员带团员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张芳 摄)
自进场以来,项目党支部依托公司“1+3N”党建工作法,为安全生产注入“红色动力”,积极创新“创岗建区”工作模式,强化“细胞”力量,党支部根据现场施工区域划分3个红旗责任区,由党员干部划区包片,以“党员身边无隐患、无违章、无事故”为目标,带领青年团员、职工群众聚焦制约项目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群策群力排查隐患,充分发挥“头雁”力量。
项目党支部书记表示:“每名党员每月至少深入施工现场查找安全隐患6~10条,各党员责任区之间‘相互找茬’,并在《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检查整改回复单》上如实填写隐患描述、整改措施、整改情况,经安全员、工区经理、党员先锋岗、党支部书记逐级审核签字,最终形成‘巡查-整改-回头看’的闭环管理。”
与此同时,支部创新“安全积分制”,将施工人员的安全表现与奖励挂钩。截至目前,项目成功实现安全生产双零目标,并多次荣获深铁建设“安全生产优胜单位”,集团公司“安康杯”优胜项目部,广东省、深圳市“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优良工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党建工作从来不是“虚功”,而是融入项目建设血脉的“红色引擎”。项目党支部书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握紧党建引领‘金钥匙’,把支部战斗堡垒筑在施工最前沿,让党员先锋岗设在攻坚第一线,以更实举措、更强合力冲刺通车目标任务,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交出‘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