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党的建设

“流动驿站”里不“移”的爱

作者:段森龙 黄弦  时间:2025-08-01  【字体:

 7月的长沙,热浪翻滚。在中铁城建总承包分公司长沙木棉小学项目工地上,钢筋工李新结束上午的劳作后,快步走进工地旁一个蓝白相间的集装箱房。在这个由集装箱改造的“工友驿站”里,他一边吹着空调,一边在智能健康检测仪上完成了简单的体检。“您的体重70公斤,血压120/80毫米汞柱,各项指标正常。”听到语音提示,李新露出了放心的笑容。

这个约30平方米的“工友驿站”,是中铁城建总承包分公司工会为一线建设者打造的“暖心工程”。驿站虽小,却“五脏俱全”:靠墙摆放着可折叠休息椅,角落里的饮水机提供冷热两种用水,墙上的显示屏正循环播放安全生产教育视频,门口的智能积分兑换机旁,几位工友正在讨论如何用积分换取生活用品。

“我们这个驿站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漂流’。”中铁城建总承包分公司工会主席黄艳蕾介绍,该设计源于去年10月在湘江科学城服务中心项目的成功试点。考虑到建筑工地流动性强的特点,工会创新采用标准集装箱改造,配备可拆卸的电路、给排水系统,项目结束后只需用吊车整体搬运,就能在新工地“安家”。

驿站送清凉(朱铭杨 摄)

在木棉小学项目,驿站被精心布置成三个功能区:左侧学习教育区,把培训课堂搬到生产一线;中间是安全宣教区,摆放着各类安全警示展板和积分兑换机;右侧则是健康服务区,除了智能体检仪,还备有装满常用药品的急救箱。

进入三伏天后,驿站又化身“避暑胜地”。每天10时和15时,后勤人员都会准时送来冰镇绿豆汤。“外面干活衣服都能拧出水,进来喝碗绿豆汤,吹会儿空调,舒服多了!”抹灰工孙伟抹着汗说。

驿站的物资架上,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防暑药品一应俱全。项目部还在驿站设置“清凉补给点”,为大家发放冰袖、遮阳帽等防晒用品。

项目书记汪贵民介绍,他们还根据天气预报实施“弹性作息”: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时,上午工作时间调整为6时至10时,下午延至15时开工。

每周三19时,驿站都会准时变成“安全课堂”。项目安全总监万竹林打开墙上的显示屏,为工友们讲解本周的安全要点。“以前安全教育就是发个手册、签个字,相较于传统说教模式,我们可以通过驿站用视频这些直观的方式,提升教育内容的感染力与接受度。”万竹林介绍道。

观看安全影片(段森龙 摄)

钢筋工赵明对驿站里的“行为积分制”赞不绝口:“上个月我发现一处脚手架隐患及时报告,获得20积分,换了条新毛巾。”据了解,该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积分奖励标准:正确佩戴安全帽得2分/天,提出有效安全建议得5—20分,参与应急演练得10分。积分可在驿站内的自助兑换机换取洗发水、牙膏等30余种生活用品。

在健康服务区,智能体检仪的使用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检测数据。“6月共为工友检测血压、心率等指标287人次。”健康管理员段森龙翻着记录本说。

为确保驿站正常运转,项目部还安排了专人轮流值守,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和维护,定期补充消耗品和学习资料。每日检查物资储备,每周收集工友意见,让驿站成为大家信赖的“排忧解难直通车”,不断推动服务的优化升级。

“我们测算过,一个驿站的改造成本约2万元,但带来的安全效益、人文效益无法用金钱衡量。”黄艳蕾表示,今年还考虑在新开工项目推广这种模式,并计划增加了WIFI、理发屋等功能,让“小驿站”释放更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