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大学习”号召 党员干部要带好头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第三天,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了“大学习”的号令。
《人民日报》2018年1月10日二版的一个整版篇幅刊登了以《全党来一个大学习》为题的长篇政论,全景式地记录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揭示了全党只有通过依靠大学习,才能走向大未来的深刻道理和历史过程。同时,新华社记者就这个历史节点“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问题,独家专访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郑金洲、教授刘靖北,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梅黎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国喜,解答了“大学习”学什么、“大学习”怎么学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为“大学习”打开了一个明亮的思路。
“大学习”号召,是根据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而提出来的,既是一项长期而具体的工作,更是一项考量政治意识的“政治任务”。党员干部是这场“大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必须有令必行、行动在先,努力当好表率。
在响应号召上当好表率
响应号召,马上行动起来,就是一个积极的态度。作为党的各级组织,首先要敏锐地意识到、惦量出这次“大学习”政治份量,是一次提升党员干部政治水平、理论素养的大好时机,要早考虑,主动“登场”,作出学习计划上的安排,对党员干部进行一次学习大动员,把为什么要开展这次“大学习”、学什么、怎么学问题,向党员干部讲清楚、讲透彻、讲到位,特别是要利用企业施工生产冬闲时机抓好“充电”“进补”,增强“大学习”意识, 养成“大学习”习惯,打好“大学习”基础,形成“大学习”氛围。作为党员干部来说,要以对党忠诚、对企业负责和“今天不学习,明天就落伍”的态度,投入到“大学习”中去,真正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上来,从“零星学” 转变到“系统学”上来,从“三天打鱼学”转变到“持之以恒学”上来。“大学习”没有“时间表”,没有“任务书”,达到了真正的学思践悟就是目的。
在理论武装上当好表率
历史证明,我们的党是一个依靠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也是一个靠理论强起来的政党,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靠的就是理论的指导,靠的就是党员干部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同时去武装群众。今天中央号召的全党“大学习”,就是一次“接力”的武装,就是一次行进在新时代的新长征路上的理论武装。在理论武装上当好表率,就是既要解决党员干部学什么的问题,又要解决怎么学得进、学得多、学得好的问题。学什么?一要找准“主线学”。党的十九大精神博大精深,当前最重要就是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也是十九大最突出的亮点,是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创造,我们要学懂学深学透。二要找准“重点学”。反腐倡廉是全党的重点,也是企业的重点,我们要在学习中警酲,培养好做事不犯事的党员干部。三要结合实际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对于创业干事的企业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要通过学习敲打、纠偏。同时,还要针对“本领恐慌”问题学习看问题、解矛盾、化解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领导群众工作的能力。所以学什么我们要有选择地安排好,不能以“完成学时”为标准,不能以“以会代学”为标准,不能以“万字笔记”作考核。至于怎么学,有很多的方法,但也需要精心“设计”,以“规定动作”为主,增强学习的时效性,真正达到学得比群众多。使理论不溃泛,懂得比群众多使思想不落伍,能通过理论增信心鼓干劲,能帮助群众解疑释惑。
在学以致用上当好表率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97年前,依靠学习,一批掌握马克思主义“真火”的先进分子登上历史舞台,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60多年前,依靠学习,进京“赶考”的中国共产党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40年前,依靠学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辉煌成就,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站在新高度的中国。这些,都是我们党学以致用的典范,也是我们治国理政的法宝。
在新时代的今天,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我认为学以致用要体现在践行初心上,体现在使命担当上,体现在本领增强上。
践行初心,需要党员干部把十九大精神与本企业、本项目、本部门、本岗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四大危险”,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成为企业员工的主心骨,引领企业发展。践行初心,就是信念不变,不管条件如何改变,职务如何调整,环境如何改变,一颗为企业服务、为员工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初心不能改变。不变的初心,体现在一名党员干部的政绩观上,体现在价值观上,体现在利益观上。而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初心又是容易改变的,遇到困难,遇到诱惑,遇到挫折,有人就滑下了坡。而真正不变的初心,就是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
使命担当,是一个党员干部的责任体现,也是一个党员干部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企业发展中,我们是不是贡献出了最大智慧,在企业管理中,我们是不是敢直面矛盾,在基层调研中,我们是不是怕苦累,在岗位履职中,我们是不是做到了“有所为”,界定出“有所不为”, 是不是做到了最优秀,在一些具体工作上自己应该清楚、群众更看得清我们的是不是在担当、有多大的担当,是一时一事、被动作秀的担当,还是不讲条件、持之以恒的担当。“不变的担当”与“可变的担当”,就是党员干部使命担当的一道分水岭。
本领增强,就是解决“本领恐慌”问题。习近平曾向党员干部发问过“你有几把刷子?”又要求党员干部需要八把刷子。事业要发展、难关要攻克、风险要防范,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上得有几把刷子。谁有几把刷子自己最清楚,群众也同样看得很明白。有没有本领既不能靠自吹,更不能靠冒充。守成者没有出路,奋进者才有未来。过人的智慧、精准的判断、高超的筹谋,来自于“无一时而不学,无一事而不学”的勤奋积累,来自于筚路蓝缕的艰辛探索、奋力开拓中不断的总结与学习。可以说,正是始终有那么一种“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始终有那么一种“能力不足”的忧患感,才能在发展上思路,管理上有魄力,工作上有佳绩,人格上魅力。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一个人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容应对新挑战,肩负起企业发展的重任。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必须做到能力过硬,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这对党员领导干部发出的“动员令”。依靠学习兴起,依靠学习成长,依靠学习壮大,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在这个奋进的新时代,“大学习”已经来临,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