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发展插上运营“翅膀”
近期,中国铁建部署出台《关于加快运营维管业务发展的意见》,将建营结合、强化运营由获取工程项目的业绩支撑,提升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产业支撑。这既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释放企业潜能、激发内在活力的有力举措。
思路决定出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作为产业链条的一环,运营维管具有投资效益归集和资产价值提升的重要作用。而国家、行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又为运营维管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历经公路铁路运营、城市轨道和地下管廊运营等初步积累的中国铁建,发展运营维管业务正当其时。系统上下要提高认识,与时俱进,特别是资源富集的企业,要把建营结合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作为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打造国际一流企业的必然选择。
改革激发活力。建筑企业就是“产品深加工厂”,只有自我革新,不断创新业务,实现产品的衍生、辐射,才能不断提升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中国铁建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奋健提出,企业要“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全系统要按照这一要求,更新观念、转变思路,顺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变化,以股权合作、委托管理、竞争承包等模式,为政府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要以改革释放发展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广“建造+运营”“投资+运营”“运营+产业链”等经营模式,建立运营组织调度中心,提升维养和运营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等新技术,打造中国铁建的运营品牌,为企业发展增加新的增长极。
加快转型步伐。当前的建筑市场,商业模式加速向投融资和PPP 模式转变,投资主体加速向社会资本转变。具有相应专业运营维护方面的业绩和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投融资经营特别是PPP 项目的竞争能力。“大力推进从承包商、建造商向投资商、运营商、服务商、制造商、集成商转变。”年初工作会上,中国铁建总裁庄尚标高屋建瓴、直指核心。推动建设运营一体化,以产业思维提前做好运营产业整体布局,实现运营维管由项目管理转变为产业管理,打造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营管理模式,中国铁建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转型跨越,行稳致远。
释放协同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建营一体化发展、全产业链通力联合“走出去”,不仅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发展趋势,也是国际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从单纯的铁路建设者,到当地工业园区的运营者,继而成为投资者,一条铁路带动一个经济带,中国铁建在非洲开创的“亚吉模式”,打造了成功的建营范本。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海外市场的天地将更加广阔,实施“大海外”战略的中国铁建,要通过“项目全产业链走出去”“铁路沿线综合开发”等方式,完善规划设计、加快基础建设、推进合作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发挥境外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力推全产业链走出去,既为海外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也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发展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