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春走基层  >  一线见闻

“在地下绽放花火”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舒  时间:2025-02-17

1月24日清晨,河北燕郊最大的主干道迎宾路上,此时的车流与人流亦然“降速”。随着年关临近,路上变得稀稀疏疏,大街两侧的节日彩灯和大红灯笼皆已扮靓,安乐祥和地迎接着新春佳节的到来。

此时此刻,在迎宾路主路地下20米深的位置,正在施工的北京地铁22号线(又称“平谷线”)神威大街站—潮白大街站区间内,仍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来自铁五院的技术团队正在区间联络通道挖掘的作业面上忙碌着,紧盯每一处施工细节,提供最精准的技术支撑,时而闪烁的焊花光芒,映照在他们专注而认真的面孔上,在地下绽放出“别样的花火”……

平谷线,是连接北京市和河北省的一条重要轨道交通线路,全长约81.82公里,共设22座车站;建成后,北京主、副中心可以实现快速联系,促进“一主一副”城市空间格局形成。同时,河北燕郊与北京通州的“时空距离”将被拉近,实现“一子落满盘活”。其中,由铁五院勘察设计的神威大街站、潮白大街站共2站及神威大街站—潮白大街站区间,就位于燕郊的中心区域。

“这2站1区间是全线首批开工的站点,也是全线最早封顶与贯通的车站和区间。”铁五院平谷线技术负责人余盼晴表示,从2021年6月开展施工图设计,到2021年10月进场施工,直至目前车站全部封顶与贯通,4年来她和技术团队始终是24小时待命,奔波在北京与燕郊之间,确保每一个施工节点顺利实施、精准到位。

余盼晴与同事正在隧道内“冻结法”施工现场盯控大数据指标(王舒 摄)

进入施工阶段,燕郊段走线就在迎宾路主干道下,道路等级较高,车流量很大,与车站交叉路口处管线众多,如电力、热力、燃气、给水等大型管线,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我和同事必须‘钉’在现场,及时解决技术问题,指导施工单位精准推进。”余盼晴表示,她们在车站设计上,考虑在路口处采用局部盖挖法施工,既保障了道路交通正常疏解,又减少了管线迁改投资,更保障了邻近管线风险源安全。

在进行区间联络通道设计时,由于埋深大必须采用“暗挖法”施工,穿越较厚的含水粉细砂层,他们启用了河北段工程第一个“冻结法”的施工方案。

进行隧道区间内巡查(王舒 摄)

“冻结法的原理与冰箱差不多,利用人工制冷技术,使地层中的水结冰,把松散含水砂层变成冻土,让施工人员在冻结壁的保护下作业。”铁五院平谷线结构专业负责人葛红帅表示。此时,神威大街站—潮白大街站区间联络通道的挖掘中,设计团队正在这座“大冰箱”里,盯控着施工团队顺利掘进,力争在除夕前将混凝土浇筑完毕。

截至目前,技术团队负责的车站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施工均已完成,2025年将全面进入装修阶段。节日期间,技术团队每一名成员的手机都24小时待命,施工人员遇到任何突发状况,他们都要迅速进行反馈,为每一处设计“负责”。而在日复一日的跑现场中,老中青三代设计人也默默完成着技术传承与进阶。

项目组的邓彦冰和邹明,都是工作三四年的设计师,平谷线就是工作生涯中第一个项目。“余姐和葛哥都跟我说过,捷径是没有的,只能靠多看、多跑和多思考。”邹明表示,只有将“理论—图纸—实践”结合起来,在无数次现场实操中,在“以老带新”的团队模式下,才能蜕变为设计师中的骨干中坚。

五院团队在项目现场(王舒 摄)

结束一天的现场工作,他们赶回70公里外的单位,急忙打开电脑,对现场巡视中的问题进行复盘与整理。“项目越是临近尾声,施工中评估、优化、论证等确保安全的工作越不能少,我们始终严阵以待。”余盼晴说,平谷线预计于2026年具备通车条件,此时还有许多节点目标任务需要完成,“这个春节我和爱人已经说好,都留在北京过年,区间洞通之后我们要为后续设备专业的排布打好基础……”余盼晴坚定地说。

五院团队进行复盘与整理(王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