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
动态信息

铺就高原幸福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康林  时间:2024-11-05  【字体:

“我代表卡苏乎村民感谢你们,你们的到来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在中铁十七局二公司同赛项目会议室内,卡苏乎村支部书记才让卡一边说着,一边将写有“解忧暖民心,为民办实事”的锦旗送到项目党支部书记陈江夏的手中,并将洁白的哈达献给在场的每位职工。

龙藏山1号隧洞贯通(杨康林 摄)

参建的同赛高速公路是青海省干线公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改善藏区民生、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等一系列重大使命。沿线全是藏族同胞聚居村落,针对民族语言沟通难和地方习俗文化多样性的实际,项目将“强化属地建设,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解决急难问题,修建“连心路”

给当地儿童讲安全知识(杨康林 摄)

进场初期,项目部在与驻地政府接洽中了解到,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缓慢,藏族同胞们想要在家门口就业并不容易。“要想当让地村民信任我们,就要真心真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项目党支部书记陈江夏说。

授人以“渔”是关键,为此项目党支部通过走访当地村民,结合村中劳务人员特点、地方风俗及用工形式,制定了“企地共建”制度,累计吸纳53名藏族老乡到工地现场担任技术工人。在家门口学着手艺活,每月按时领着工钱,牛羊也不用担心没人照看,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钢筋工才本太笑着说。

让村里的牧民参与项目建设,既提供了建设所需的劳动力,又拓展了民族区域务工人员的就业市场,还能使其在参与工程建设中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藏族小伙尕桑才让高中毕业后一直外出打工,现在已经是项目部的一名司机,精通汉语的他经常充当项目与藏族老乡之间的翻译,极大地提高了对外协调效率。

此外,项目还购买生活必需品到困难家庭进行爱心慰问,利用项目党建联盟平台,为村中小学提供学习用具,并给孩子们讲解安全教育知识。项目通过深入藏族同胞生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把路修进了他们心坎里。

保护沃水丰野,修建生态路

边坡绿色施工(杨康林 摄)

卡苏乎村村民多以放牧为生,草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为防止废水、废渣污染草地,项目通过压滤机、砂石分离机、五级沉淀池等多种设备进行精细化处理。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水质清澈无异味,再集中收集用于施工便道、场站洒水降尘和绿化浇灌,有效解决了生产废水的清运处理,做到了污水的循环利用。

为保护当地水土环境,项目将红线范围内的原生草皮切割成长约30厘米、厚约20厘米的方形草块,再集中堆码成矩形块,底部使用编织袋装土码齐,并采取临时拦挡和覆盖措施,防止风吹、雨淋造成养分流失,后期进行人工铺设养护,“原汁原味”恢复草地原貌;结合各段土壤地质,选择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冰草等适合高原生长的植物,对场站、施工便道边坡、桥梁下部及弃渣场等施工裸露面进行全面绿化,实现防护效果和生态保护相结合。此外,项目党支部经常性开展义务植树主题党日活动,在弃渣场、水土流失严重地带栽种云杉树苗,为美丽藏乡增添一份独特绿意。

助力乡村振兴,修建致富路

党建联盟促发展(杨康林 摄)

同赛项目坚持“公路通、乡村富”思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推行路衍经济理念,把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群众增收致富列为重要工作目标。通过以工代赈、标段沿线路域治理、修建牧道等多种措施,鼓励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一方面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营造了稳定的项目建设环境,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改善村民们的出行环境,让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是我最大的心愿。”扎毛乡书记刘纲说。但是村民们的出行仅靠一条布满坑洼的土路苦苦支撑,恶劣的路况严重制约了牧民的生产生活。“道路通,百业兴。我们一定要为村民修一条致富路!”项目团队保证道。

项目通过实地现场勘查,调集施工机械与材料,针对各路段不同问题“对症下药”,逐一进行修整。为了牧民放牧方便,项目经理王俊平带领项目施工队给村民累计修建了6公里的牧道,为3户用水困难的村民解决了吃水问题。“在你们的帮助下,现在村里的居住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收入也稳步提升。”村支书才让卡说。

路好了,村里的特色产品得以顺利走出去,变成村民拿在手中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现在骑车走在路上,安全感别提有多高了,去年我家的牦牛还顺利卖出去了20头,相信等高速路通了,我还能赚更多钱。”藏族小伙俄见才让笑着说道。

长路万里阔,山河有深情。同赛项目致力于民族团结及乡村振兴,将铁建蓝融入藏区的壮美画卷。“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我们将继续用实际行动,修建好这条承载着沿线各族人民的幸福路,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陈江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