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余名人员,栽种6000株乔木,绿化7.2万平方米的土地……近日,中铁十五局四公司兰永临高速公路项目联合临夏州委,借助“无人机”在东乡的黄土坡上“空中洒绿”,为黄河上游的明珠城市临夏再添一抹新绿。这是该项目连续第三年助力临夏州绿化造林,也是他们“把路修进去,把青山绿水留下来”的生动践行。
兰永临高速项目位于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标段线路全长12.6公里,主要施工包括隧道3座、主线桥梁6座。这里,连绵的黄土高坡纵横交错,而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方法。
自2022年9月开工以来,项目团队积极融入地方、服务地方,连续3年参与义务植树活动。此次“无人机运树”,是他们参与增绿活动的又一“新招”。活动当天,只见技术人员操控无人机,将路边事先扎放好的五棵松、白皮松和云杉苗木缓缓“叼”向空中,起飞1分钟便完成了精准投放。树苗运输时间被缩短,现场植树进度大大加快,大家挥锹铲土、扶苗固根、提水浇灌,将树苗栽种在事先挖好的树坑里,一上午6000株乔木便在荒地上“安家落户”。
一株株新种的苗木,为原本略显荒芜的山坡披上了一层充满生机的“绿衣”。而中铁十五局的建设者守护“生态绿”的行为,却不止植树。
由于项目所在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安全屏障,不远处的刘家峡水库更是兰州和临夏两市的饮用水水源地。如何在建设过程中打好“环境保卫战”是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他们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入手,成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划分环保责任区,分管责任人每天不定时巡查,并在每个作业现场设一名兼职环保督察员。他们根据工程特点,优化施工驻地、场站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面积对土壤、植被的损坏。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更是细致入微,他们在边坡上种植上植被,通过根系锚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他们还通过采用高级别的5级沉淀池进行污水过滤沉淀,实现对过滤水的二次利用,极大降低了污水排放。
自进场以来,项目团队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受到了来自环水保监理单位的肯定赞扬。在稳住生态环保“好势头”之际,也助力项目跑出高品质建设“加速度”,面对多为黄土、粉质土的复杂地质条件和高难度施工挑战,他们曾在“质量月”活动开展情况专项检查中,获评全线12个标段第二名成绩。此外,他们还积极开展公益助农活动带动乡村经济振兴,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后第一时间挺进震中支援救灾,收到了来自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感谢信,在投身交通强国建设之际也不忘践行铁建担当。
绿意萦绕的临夏州(郜严伟 摄)
春风拂过,临夏州的鸟儿鸣叫声与施工一线的机器轰鸣声相应和,正奏响着人与自然最美“和声”。中铁十五局建设者们将继续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央企担当,奋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为盘活临夏回族自治州交通路网大动脉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