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班子,是发展的核心,更是企业的未来。中国铁建党委印发《表彰2023年度“四好”领导班子的决定》,中铁十一局荣耀登榜。荣誉背后,是一首班子团结奋斗、引领示范的奋进曲。
近年来,中铁十一局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以产业为龙头、以机制为保障、以创新为根基,大力加强“四好”班子建设,推动企业治理成效、管理水平和创效能力有力提升,多家子公司多次进入中国铁建“20强”榜单,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把牢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形象地说:班子的团结就好比“指头”和“拳头”的关系。只有“攥指成拳”,打出“团结牌”,才能发挥合力。
面对当前建筑市场趋于饱和、行业产能相对过剩的形势变化,中铁十一局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领导班子深入贯彻“第一议题”制度,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形势变幻上实现了“乱云飞渡仍从容”。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彭特 摄)
该公司党委坚持将理论学习摆在首位,深入推进中心组学习“质量提升年”,持续优化“第一议题”学习机制,构建了学习研讨、贯彻落实、督察督办、评估总结全流程管理。今年以来,开办两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全覆盖开展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全会集中轮训,开展了中层领导培训EMBA轮训,组织开展思想解放大学习、大讨论,形成344份研讨报告,提出具体措施473条,为企业健康发展打牢了思想基础,形成了普遍共识。
他们还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国企改革深化行动为契机,结合企业实际,部署开展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目前,103项改革任务已完成87项,完成率85.3%,2023年经营、营收、利润三项指标继续走高,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水平不断提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机制。该公司党委班子认为,“专精特新”已成为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在披露的中国铁建三级公司高质量发展评价中,电务公司位居系统184家工程类三级公司第一,专精特新取得显著成效。他们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实现成果转化28项,近年来承揽均突破百亿,其中“补链、强链、延链、育链”经验亮相中国铁建第二批主题教育推进会,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完成华丽转身。
答对发展题目
走进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蚂蚁堆乡,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在蓝天的映衬下,给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平添了几分科技感,也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分布式光伏工程,每年可提供约9792.5万千瓦时的绿色电能,为当地发展高效农业种植增添效力,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阳光银行”,这正是近年来转型发展的一个代表案例。
当前,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带来多重挑战,但是也迎来了技术创新、智慧建造以及绿色建筑等发展机遇,如何在巩固基本盘的基础上实现转型升级,不仅要及时转,更要转得好、转到位,是考验该公司领导班子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给出的题目。
阿克塞汇东新能源光热+光伏试点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古建敖 摄)
中铁十一局坚持“抓战新就是抓未来”,积极参与国务院国资委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围绕“国家战略支持、市场所需、企业所能”,主动承接股份公司“1256”战略,精心选择16个细分赛道,专班运作、各司其职,承担深部地下空间3项技术攻关任务,有序推进设施农业、再生能源、新型材料等战新项目,谋划好企业发展第二曲线。
开放包容、共融互通是现代企业的共同特征。该公司党委积极对接行业前沿、科技资源、产业链高端,建立了“施工、设计、金融、科技、产业”五大联盟,先后与地方单位成立10余家合资公司,开展固废资源利用、智慧运维、装配式建筑等业务,以战新产业支撑企业转型升级。
“只有紧盯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才是找准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晗在中国铁建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会上交流时说。
写好改革文章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要内容,也是中铁十一局班子的共识,只有聚焦“三精”目标,打破“铁饭碗”,拆除“独木桥”,才能确保“四能”机制取得实质性效果,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企业发展的效率、效益、效果。
今年来,该公司总部先行、以上率下,压减两级总部部门和内设机构。在新一轮机构改革,部门由21个减少到18个,编制由201个减少到186个,人数减到171人。三级公司总部部门压减47个,编制减少405个。同时整合相近业务,成立轨道运维分公司,整合成立8家新兴产业专业化分公司。
在中铁十一局,“能下、能出、能降”已经成为常态,照“人手一契约、人人有本账、人人担指标”的原则,该公司实行360度考核全覆盖,结果强制分布、刚性应用,与员工工资总额挂钩。他们还坚决把好“入口关”,完善岗位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竞聘上岗、末位淘汰和不胜任退出等管理制度,通过公开竞聘,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所属单位开展后备中层干部公开竞聘(吴建伟 摄)
据介绍,该公司总部部门公开竞聘32人、区域指挥部112人,90名年轻干部纳入集团后备经营人才库,三级公司后备经理、书记、总工等关键管理岗位公开竞聘成为常态,“上岗靠竞争,收入比贡献,提拔看业绩”成为普遍共识。
精细化管理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该公司上下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控、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将精细化管理工作分解为两级总部“11项工作”和项目部“9件事”,提出了精细化管理“369”效益提升目标,引入了PDCA机制定期回头看机制,压实各层级、各岗位的成本管控责任,实现了“包产到户、创效到岗”。
建强基层堡垒
在绵绵的川西高原,夹金山隧道项目党支部正在与业主等单位创新建立联合党支部,打造了“理论互学、活动互联、工作互通、问题互助”工作格局,项目提前14个月完成TBM平导施工掘进,实现了夹金山从“红军翻越”到“铁兵穿越”的历史壮举。
国道351夹金山隧道项目联合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吴忌 供图)
中铁十一局党委班子高度重视“根”“魂”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通过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在全公司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工程”,创新建立“两年一届”党建现场推进会工作机制,建立“在工程项目部设置党群工作部或配备党群工作专员”机制,强力推进班组标准化建设,实行班组穿透式和标准化管控,将“三优”目标作为党建考核的落脚点,企业精神谱系上那抹“红”更加闪耀。
该公司党委把文化建设作为管人治事的核心关键,大力传承和弘扬铁道兵文化,培育了以“登高精神”为主体、铺架劲旅、拼搏文化、红九连、盾构铁军等为子品牌的文化体系,班子成员带头践行“两感两观、三论、四度”等理念,形成了“争第一难、不争第一更难”的争先文化,职工纷纷以铁军为荣耀,以争先为使命,极大激发了发展的闯劲、拼劲和韧劲。
牵好党风廉政这个“牛鼻子”,“大监督”工作机制是重要抓手。该公司党委出台《关于建立“大监督”工作机制的意见》,多次召开大监督相关专题会和推进会,督办考核扣分389人次,督促相关部门移送问题线索70余件,牢牢把握大监督“抓落实”本质,增强了监督的穿透力,管理质效持续提升,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我们将全面承接国务院国资委基层党建提质增效‘七抓工程’任务,认真落实中国铁建《加强新形势下项目党建工作指导意见》要求,聚焦班子这个‘关键少数’,筑牢支部这个‘最强堡垒’,真正激活党建这个‘红色引擎’。”该公司负责人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